四川某高校经管学院的小张,来自贫困的四川农村,四年大学主要依靠当家教、打零工来维持学习生活。然而,在找工作的这几个月中,他共花了近3000元钱,超过了他家里一年的种田收入。
小张算了一笔求职的成本账:复印自荐材料花了100多元,邮递费几十元;买套新衣服,260元;电话费一个月要打100多元;参加外
就业成本上升,与用人单位的“衙门作风”有很大关系。沿海一带的不少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来学校面试、笔试和体检,之后还必须到当地与单位领导见面谈话,而且不负担往返路费,有的单位只需要一人,却通知四五十个学生去。
“这些要求面试的用人单位,有的在北京,有的在深圳,有的在浙江……光路费就是一笔难以承担的开销。不去吧,担心失去了好机会;去吧,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来。”小张叹气说,“现在,有钱的学生机会就多些,没钱的就少些,昂贵的求职成本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考取公务员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由于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区、市自行组织的公务员考试时间不统一,考试成绩互相不承认,使毕业学生不得不在各省、区、市之间不停奔波,耗费大量精力、财力,增加了就业成本。一些高校教师和专家呼吁,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就业成本,给贫困大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新华每日电讯》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