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冬,我来到乌克兰首都基辅作驻外记者。刚到基辅,当地朋友就向我介绍,基辅居民的月工资收入大约在200美元左右,而乌克兰其他地区还达不到这一水平。我心中暗喜,思忖着靠自己的工资或许能在基辅当回“小资”。
可进基辅的超市随便转转,我就傻眼了,这里的物价水平远在北京之上!我买了一条很普通的
毛巾,居然花了15个格里夫纳,相当于人民币24元。食品更是贵得离谱,相当于人民币70元至80元一公斤的香肠比比皆是。想想朋友说的,基辅居民月平均工资200美元,我百思不得其解,乌克兰老百姓那点钱能承受得起如此高的物价吗?后来我才知道,在基辅兼好几份职、打好几份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学教授下班去当家教,退休职工上街摆摊都不算是稀罕事儿。并不富裕的基辅百姓只能用“勤快”这一“笨”办法来对付高物价。 (《环球时报》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