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创新的春天

2006-01-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

展战略。

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这次会议上,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是我国“科学的春天”,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春天”。

笑览风云动

我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1916年2月生于天津市,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叶笃正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的应用;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贡献了一系列科学思想;对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提高气象业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中国气象业务系统,为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中心”、“气候中心”、“信息中心”的建立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叶笃正曾经和美国好友卡普兰教授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

“如果你一直在美国工作,会写出更多的文章。”

“文章数量固然可以说明成绩,但美国能给我建立一个研究所,带领大量同行一起工作,为国家的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机会吗?不能!”

叶笃正坦言科研成功的秘诀:求实、求实、再求实;认真、认真、再认真。叶老耄耋之年仍然俯身科技前沿,进行前瞻性思索。

独门“吴氏刀”

吴孟超,1922年8月出生于马来西亚,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

为制服肝癌,83岁的吴孟超教授辛勤耕耘50年,以其独到的“吴氏刀法”挽回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使中国站在了世界肝胆外科前沿。

吴孟超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吴孟超的神,神在手上。他的手平时写字时颤抖,但唯独上了手术台,操起手术刀,稳准狠俱全,一丝都不抖。他一群已经四五十岁的教授级学生背后开玩笑:“他抖时我们不抖,我们抖时他不抖。”

吴孟超的手长14厘米,不算太大,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向弯曲靠拢,像鹰爪,是一辈子用力捏手术钳所致。这双手,还招来了一个日本摄制组,专门要拍吴孟超的肝叶切除术。

吴孟超身高只有1.62米,手术室特地放置了一个小凳子,他每次都站在上面做手术。吴孟超已经为13000多名肝病患者主过刀,而且,这个数字至今仍未打住,还在以每年200例左右的数字上升。

吴孟超的一项世界纪录保持了30年,至今无人打破。1975年,经12个小时手术,为安徽农民陆本海切除了18公斤重的肝脏巨大血管瘤。

(《光明日报》《文汇报》1.1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