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高达数百亿元的大学收费,竟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根据。在一张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一个学生2004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学杂费专用收据”上,其中最大一项“学费”谁也不知道是以什么标准收的、具体是什么用途?
其实,岂止大学生对“学费”如坠云雾,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熊丙奇教授也深有同感:
目前教育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因不仅包括教师的工资,以及学校日常运转的水、电、气,甚至还包括学校的建校成本。这种一锅烩的计费,其逻辑显然经不起推敲。
一方面国家斥资注入高校,一方面高校又千方百计地以盈利为终极目标,狮子大张口地向囊中羞涩的学子“揩油”,委实不合情不合理。(《工人日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