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李女士的父母辛苦了一辈子,把4个儿女拉扯大,孩子成家后住在外面。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精神上的孤独寂寞感逐渐加剧。老人不希望与子女住一起,但渴望他们常回家看看。李女士兄妹决定出资给父母请一个能读书报、聊天解闷的“精神钟点工”,但跑了好几家中介所都没找到。
独居老人虽然年龄、性格、文化程
度、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希望得到心理安慰,话题不能仅限于饮食和保健。这就要求服务员兴趣广泛、勤奋好学,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知识型老人提供服务。但是知识型的精神慰藉服务员很少。上海普陀区甘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人员说,该服务中心共有243人,为383户独居老人服务。但专职精神慰藉服务员仅有12人。某街道干部向一位独居老人推荐精神慰藉服务员时,老人在电话那头连说“不要!”因为她听说服务员没水平,“话不投机半句多,还要为她开门,反而麻烦”。一名精神慰藉服务员要帮一位退休教师擦玻璃时,老先生就连说:“不用,你要是只会做这,我就换人。我们聊天吧。”
由此看来,“精神钟点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需求。 (《新民晚报》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