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康县”三级领导的真话假话

2006-01-1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05年岁末,河北省某“小康县”县、乡、村三级书记向记者讲述了该县在建设“文明生态村工程”进程中的无奈和苦衷。

县委书记

记者问到2005年全县的经济状况怎么样时,县委书记反问,你让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我们县不临国道,更没有铁路,交通闭塞。我们给上面汇报,

总会说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005年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有几十家外地客商在这里投资,投资总金额达到两亿多元。在大项目的带动下,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将达到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有望突破3300元。

而实际情况是全县很难招来客商,更难有大的项目建设。全县财政收入才5000多万元,一年的总支出有1.3亿元,每年的资金缺口有8000万元,干部职工的工资仅开到2005年9月。“小康县”这个虚假的高帽已经戴了十几年了,这顶帽子害苦了县里。

对于河北来说,目前最大的一项工作就是建设“文明生态村”。我们汇报时说我们2005年拿出2000多万元的资金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而实际情况是县里连工资也开不出,哪有资金去搞建设、去支持农村发展?我们争取来的农业开发项目,省里投资200多万元搞中低产田改造,需要县里配套70万元,而我们拿不出配套资金,上面又逼着配套,我们就只好编造数字。

乡党委书记

记者到临近县城的一个乡采访。乡党委书记说,全乡有14个村、2万多人口,都是穷乡僻壤。但我们经常接待上面的检查,只好硬着头皮说假话。例行的汇报就说我们全乡这几年发展成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之乡,有5个村成了山药等特色种植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

实际情况是,上面布置工作比如各种达标活动等只要结果,不能讲困难,我们只好东筹西借来完成任务,全乡的外债已经达到1000万元。仅2005年县里要求搞“文明生态村”建设,全乡都要搞,修路、绿化都要钱,这一下就要花费几十万元。

我们给上面汇报时说乡里正在组织干部培训,发展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并编造数字说帮助多少农民脱贫致富。而实际情况却是乡里除了发工资,连一分钱办公经费也没有,更别说别的扶持资金了。

村支部书记

记者走访了该乡的一个被称为专业化种植的村。村支部书记说,关于“文明生态村”建设,我要给你说假话呢,就是全村人人参与,积极性很高,硬化了路面,粉刷了围墙,建设了小广场,目前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很高。真实情况是全村为搞“文明生态村”建设,修路借债十几万元,美化粉刷借债12万元,种树绿化花了6000元,小广场还没有建,村里集体一分钱收入也没有,全是负债。

上面经常要我们填数字编农民人均收入,其实我们心里也有两套账,一套是虚假的数字,上面说增长多少就编多少。前些年,我们县要报“小康县”,我们村人均收入编得达到了5000多元。这几年向上汇报也是说村里经过几年探索找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就是搞特色种植,群众人均收入达到四五千元。而另外一套账是我们心里掌握的,实际上多数家庭真正的现金收入很少,一年也就是1000来元,主要靠出售点粮食、打点零工。  (《新华每日电讯》1.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