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鞭炮禁放”十余年后,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200多个城市,都对燃放烟花爆竹开禁。经历十余年“传统文化与环保安全”的激烈争论,城市管理者的重新选择尊重民俗,顺应民意。春节燃放鞭炮从“禁放”到“限放”,应该说是在人性化管理上前进了一步。
然而,“尊重”与“顺应”,并不能消弭爆竹的安全隐患。鞭
在“禁放”的十多年间,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手机可以看电视,生命基因的密码正被逐步破解,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遨游太空多日……相信新型安全鞭炮的研发生产,不会比这些高科技还难吧?国内7000多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分布于26个省市,从业人员100多万人,而生产烟花爆竹的基本是小而散的作坊式企业,大多没有能力从事科研开发。
这恰恰折射出我国科研的一个现状:其研究方向重视重大成果而轻视民用产品;研发力量也多集中于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与小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极为欠缺。
其实,即使单从纯商业角度而言,春节鞭炮市场也颇具开发价值。解禁后,仅北京的烟花爆竹的消费额估计将近6亿元。假如研发出“环保鞭炮”,相信解禁的城市更多,市场也就更大。(《新民晚报》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