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359万,农村人口就占了75.8%。全市有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30%还多。承德市市长景春华告诉记者:“造成贫困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均资源不足;另一个是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因此,要改变贫困的状况,就
从2004年开始,承德市下定决心,把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劳动力列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市政府拨出800万元专款作为启动资金。
制约农民培训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培训费用能否承受得起,二是培训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针对这两个问题,承德市决定对接受培训的农民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扶贫办与学校签订合同,确保学员在培训结束后都能找到工作。
“不掏钱就上学,培训完能就业”,这一消息让承德各县的农民尤其是赋闲在家的年轻人异常高兴。然而,即使是“零费制”培训,1个月150元左右的生活费也让这些贫困学员倍感艰难。面对学员严重贫困的现实,扶贫办与学校摸索出一条“补、减、筹、缓、贷”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补,即国家给予一定数额的学费补贴;减,即培训学校减免一部分学习生活费用;筹,即学员自己筹措一部分学费;缓,即参加长班培训的学员可缓交一部分学费,上岗后利用工资偿还;贷,即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员,可申请一定量的小额贴息贷款。这些措施缓解了贫困学员的家庭负担。
贫困农民经过培训后能否实现就业?承德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卜立新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们的学生现在是供不应求、100%就业。他们解决学员就业的制胜法宝就是“订单培训”。学校首先在劳动力市场上跑“订单”,只有接到用人“订单”后,才能开始招收学员。学员在入学初,要与学校签订就业合同,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才正式进入培训环节。(《半月谈》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