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疯人”走进康复农场

2006-03-0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目前,中国有精神病患者1600万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安全隐患。

令人欣喜的是,广东、黑龙江等省市已开始出现专门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服务的康复农场,“医院―家庭”这种单一的精神康复模式正在突破。

把“废人”大山接来

浙江的大山在大学时代

因贪恋网络不能顺利毕业,导致精神分裂症。他父亲林先生至今忘不掉第一次去精神病医院探望儿子的经历,“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儿子原来灵活的样子不见了,痴痴呆呆,成了一个废人”。

2004年夏天,大山结束3个月的住院治疗后不久,林先生接到了远在广东肇庆的知交唐和平(原为东莞一家私营化工厂老总)的电话,电话里说,他正在搞一个农场式的精神康复中心,希望林先生把大山转来,经过治疗,让他健康自信地走向社会。

林先生听后十分兴奋,大山从医院回到家后的“康复”生活无非是“吃了睡,睡了吃”,令他忧心忡忡。11月,大山从宁波前往肇庆。

“心理康复中心”位于肇庆鼎湖区东郊一家公立医院的后山坡。暖黄色调的20栋别墅坐落在碧秀的半山腰上,清泉汩汩流淌,“心”形花圃里鲜花盛开,背景音乐轻快悠扬……“人们都说这里仿佛一个公园。”唐和平的妻子方秀清自豪地说。方秀清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咨询科参加培训班,现在是心理康复区主任。

那天,中心管理者唐和平亲自到路边迎接大山。看着眼前这个25岁的帅气大学肄业生弓着背,目光呆滞,有气无力地一小步一小步走向后山坡,唐和平夫妇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方秀清解释说,这是大山服用过多镇静药呈现的状态。

第一天晚上的饭菜很香,有他爱吃的鸡肉和鱼,“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晚饭后是卡拉OK时间,彩色的旋转灯转动起来了。大山显得非常开心,高歌了一曲《真心英雄》。

回到房间,大山打开电视看新闻,临睡前,方秀清又来跟他“拉家常”(其实是心理辅导)。那一夜,大山睡得很香。

问候电话让妈妈流泪

唐和平制订的作息时间表里有两项特别安排,一项是三餐前的合唱,康复者轮流当指挥,“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来到“后山坡”不久,大山很快分配了一项工作岗位―担任花匠,为草坪拔杂草、浇水。大山还当农民。后山坡有不少荒地,唐和平组织他们拿起锄头开荒种地,种南瓜、玉米、油菜……康复中心的30多口人品尝自己劳动的果实,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第二项是晚上9点半的“晚讲评”,白天劳动好受表扬者能获得伙伴们的掌声鼓励。

2005年初,林先生再次从浙江来到肇庆看望大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的孩子有救了!人看上去已经轻松了,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林先生说,大山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亲情培养起来了,开始叫爸爸、妈妈了。”这年的母亲节,远在宁波的林母接到了儿子打来的“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问候电话,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经过1年多的康复,大山的服药量已经减少了四分之一,病情“有了质的飞跃”。

目前,大山又被唐和平“重用”,成为“心理康复俱乐部”办公室的值班人员,负责接电话并作记录。他还读完了30多本心理学专业书。他希望康复后从事心理咨询行业,“把自己‘重新做人’的经验告诉其他人”。

(《新民周刊》2006年第9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