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北影”、“人艺”、“青艺”和“儿艺”等文艺团体的名声何等响亮啊!每个金字招牌下面都藏龙卧虎,有着诸多著名的艺术家、大明星和一长串赫赫有名的片名和剧目。然而,这些都已是明日黄花。人们很久也看不到北京人艺推出什么像样的剧目了。前不久,辞官两年半未果的濮存昕暴露人艺尴尬的现状时说,人艺
最近20年来,随着电视剧更能提供名利双收的机会,老艺术家或明星们,离退的离退,出走的出走,许多人投入了电视剧的怀抱,如今,北影改嫁中影集团;青艺更名改姓与人家合并;留下的北京人艺,除了王府井北街那座陈旧的剧场外,里边的明星则四散在各地的电视剧摄制组里,金字招牌已沦为空壳。
奇怪的是,各文艺团体明明已经每况愈下,但用红包换来的媒体赞扬和专家、评论家捧场却依然不断,给人造成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濮存昕说真话的勇气,源自于他对北京人艺的热爱和责任。
作为一个肩负着“创造社会效益”这一良好愿望的文艺团体,曾经不必为创造“经济效益”考虑。但明星们可不能不再为自己的经济效益考虑了。人才无可挽回的大量流失,即使有好的剧本也无济于事。
在国有剧院团面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危机的今天,门票价格却持续上涨,普通百姓根本无力承受。剧场只能长期闲置,财政资源被极大地浪费。濮存昕揭开的不仅仅是北京人艺的锅盖,而国有剧院团整体生产停滞的钝化状态,已经到了不能再掩耳盗铃的地步了!(《劳动午报》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