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均日消费仅有5元多,比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而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农民的钱袋子还是捂得紧紧的。
农资价格大涨,抵消了“少取”之惠
全国人大代
“攒点钱,主要留给孩子上学用”
山东省临朐县偏远山村村民李丰香,全家年现金收入4500元;农资和两个孩子的教育支出共2000多元。除此之外的家庭支出,主要用于维持基本生活和逢年过节走动亲戚买些礼品。李丰香说:“一年积攒两三千元,主要留给孩子以后上学用。”
“住上几天院,一年活白干”
“住上几天院,一年活白干”、“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是许多农民的真实处境。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连续8年来,我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和物价上涨指数。老百姓看不起病,只能“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
由于缺乏社会保障,上学、就医、养老等预期支出过大,使许多农民不敢消费。要想让农民松开捂住钱袋子的手,就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农民也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新华每日电讯》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