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怎样追求文化崛起

2006-03-1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很多人就去追求文化,希望自己多些涵养,生活多一些品质。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于是乎,“国学”、“孔孟之道”又成了人们的话题,学者崇尚传统,企业老总们也要学一点传统了。

不仅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也是一样。片面追求数字经济的增长导致了道德的全面衰退,没有道德的制约,

社会愈来愈难以治理。文化崛起的需求就自然而生。不过,如何追求文化的崛起对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仍然是个大问题。

文化是现代常识综合体现

传统文化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如何在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今天得以生存与发展呢?新加坡在这方面经过了试验。李光耀在20世纪80年代高度重视儒学,要用儒学来弥补高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病。于是,把世界上最著名的学者请到新加坡(东亚哲学所),政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把儒学等传统文化编成中学教科书。但试验并没有成功。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传统儒学的生存环境了。

尽管传统可以继承也应当继承,但文化崛起是要造就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文化。现在的总体环境是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这些变化已经自动造就了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和快餐文化等。文化崛起的意义是,如何造就能够适应这些新环境并且能够抵消这些很多人称之为垃圾文化的主流文化。

很显然,文化崛起并不是要回到从前。尽管人们可以说希腊文化是今天西方文化的核心,但也可以说,没有任何现代西方文化是从古希腊照搬过来的。从封建文化到专制文化,从原始资本主义文化到人本主义文化,从高消费文化到环保文化,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西方文化。

文化的崛起应当是文化创新的产物。要追求文化的崛起首先必须意识到这个新时代已经造就了什么样的文化,而又缺失了什么?文化并不高深,它是日常生活种种常识的综合体现,正因为是常理和常识,文化才会对个人行为产生制约作用。《四书》《五经》等并不高深,是那些时代常理的汇编,因此才被当时的人所学习。

现在提文化的崛起,并不是说这个时代没有文化,而是说现在的很多实践有悖于常理。我们有增长的文化,但没有社会公平的文化。以钱为本,每一个人的认同就出现了大问题。当官的没有官德,教书的无教德,学生没有学德。没有任何职业道德,腐败变得不可遏制。社会成员已经丢失了最原始的恻隐之心,到了小童落水、众人袖手旁观的地步。社会失去了和谐,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和谐。因此,一些最为根本的问题也就提了出来:没有道德基础的增长是否可以持续?没有道德基础的社会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

修正以钱为本的社会状态

因为片面的商业文化的发展,以钱为本主导了整个中国社会。现在也应当是加以修正的时候了。这应当是文化崛起的契机。近年来提倡并为人们所接受的各种新观念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应当说是一种新文化开始崛起的标志。

这种新文化无疑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人本主义本来就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意在约束和修正贪婪的原始资本主义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界提倡人道或者人本社会主义,那时是为了修正苏联版本的贫穷社会主义。今天提倡人本社会主义则有了不同的内容,是为了修正毫无约束的商业化社会的畸形发展,纠正片面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营造一个和谐社会,达到可持续发展。尽管人们从中国古典文化中也可以找到人本主义的内容,但现代人本主义只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不过,要这种新文化发展到能够制约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参考消息》3.1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