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西园先生是我国第一只电灯泡和第一根日光灯管的研制者和生产者。他在口述回忆录中,再现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在我童年时,电灯泡漂洋过海,在我国首先出现在上海。当时在上海,电灯泡率先由商店安装,一般家庭多数还不曾安装电灯。入夜,我漫步街头,常常对着这种新从外国传来的炭丝电灯泡发
中学毕业后,我考入浙江高等工业学校攻读电机专业,立志试制国产电灯泡。面对装点着城市繁华的万千只电灯,其中竟没有一只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我感到心里有一种难以忍受的民族屈辱。“一定要让中国人能够用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电灯泡!”这是我当时发自心底的誓言。
后来几经尝试,我才感到制造这只小小的电灯泡实则并不简单。工业学校毕业后回到上海家里,我放弃了一切谋生和就业的机会,一头钻进各大图书馆,寻觅有关电灯泡的技术资料,又在市场上搜购适用的旧材料和技术设备,腾出家里的一间房间当作实验室,因陋就简地开始进行电灯泡的试制工作。
我一面试验研究,一面不断总结经验。氧化为灯丝之大敌,而灯丝是灯泡制造的关键,只有避免氧化,白炽灯泡才能试制成功。为了使玻壳内没有空气,我千方百计搞到了一台小型真空“邦浦”(真空泵),但真空度还是不够,灯丝通电后数秒钟就氧化了。后来我托科学仪器馆的顾鼎梅,买到较新的真空机,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
研究试制电灯泡期间,周志廉(南洋大学机械系毕业、留德工程师)和钟训真(南洋路矿学校毕业留日)业余也来协助。在缺乏专门技术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我们一边试验,一边摸索,可往往是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有一次,好容易有一只灯泡能发光了,我正在高兴时,这望眼欲穿的灯光又倏忽熄灭了。
1921年4月4日,在我简陋的实验室里,自制的电灯泡终于发出了光芒,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只电灯泡(长丝白炽泡)诞生了!次年,我向日本订购制造电灯泡的机器,日本不肯把这一新机器卖给中国人。后来通过上海文监师路(现塘沽路)隆记洋行日本人黑田,在日本买到了两套制造电灯泡的旧机器。1921年初夏,我变卖了一部分家产,勉强筹集到3万元的微薄资金充作原始资本,在上海北福建路唐家弄242号开始了电灯泡的生产。
1922年11月,周志廉介绍德国人奥普与我认识,奥普有一家小型电灯泡制造厂,在上海甘肃路。该厂生产的电灯泡难以与国际名牌灯泡竞争,销售困难,奥普无意继续经营下去,周劝我盘进这厂以改善我厂设备。我尽力从钱庄、银行筹划了一笔资金,又把厂内陈旧的机器设备出售,凑足资金,将奥普公司电器厂的全套机器设备接下来。
1923年,我厂在北福建路原址向东北拓展厂房,从甘肃路把奥普电器厂机器设备拆装到我厂。根据协定,聘奥普为我厂工程师。我与他在我厂电灯泡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质量的改善问题,并聘请一些中国专家为我厂顾问,终于使电灯泡成为真正精良的国货。1923年我厂正式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命名为“中国亚浦耳灯泡厂”。
亚浦耳厂闯过了初创时期最艰难的岁月,至1923年渐趋兴旺。“亚浦耳”三字最终在消费者中获得了很好的印象。
(《商海往事前尘――中国电光源之父胡西园自述》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