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8年,中国科学院真正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创新工程有六大亮点。
亮点一:30岁的年轻人当上研究员 1999年,中科院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以“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择优上岗、动态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聘任制,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
亮点二:不再评职称 从2001年,中科院停止了传统的职称评审工作,以岗位取代“职称”。“研究员”不再是依据资力和能力评审出的一种技术职称,而是根据科技创新和研究所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种岗位。只有符合岗位基本条件且通过公开竞聘的人,才能取得“研究员”岗位。不符合发展需要的人不仅没有评职称的资格,而且要寻找其他的工作岗位。
亮点三:把富余人员分流出去 2002年,中科院规定对所有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到2005年全院50%的创新岗位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到2010年全部完成人事代理。人事代理制使研究所科研项目可以根据阶段性需要和经费状况慎重用人,人员数量可随科研任务动态变化,对聘用人员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
亮点四:整掉了不少官位 近年来,中科院对45个研究所进行了所际调整,整合成为15个研究所(院),进而集中了优势力量来解决重大科研问题。
亮点五:科技人员工资绩效优先 中科院全面推行了体现绩效优先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的“三元结构”分配制度,试行了研究所法定代表人年薪制、特殊拔尖人才协议工资制、项目聘用人员合同工资制,探索出了知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形式,形成了以“三元结构”分配制度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系,彻底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制度。
亮点六: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8年来,坚持创新跨越,竞争合作,已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并且硕果累累。(《中国青年报》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