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向以学术“打假”闻名的方舟子写信,反映广西出版的《大众科技》是一份专门为职称、学位服务的刊物,涉嫌学术腐败。
信中称:“该刊在投稿说明上说得很清楚,来稿3天内答复用与不用。而且该刊发文包括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以及一些不知是属于什么学科的文章,涉及科学、技术、工程、经营、管理
记者循此进行了明察暗访。
三本杂志每月可发论文400篇以上
据《大众科技》版权页及其网站上的简介,该杂志1999年创刊,是由广西科学技术厅主管、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主办的省级科技学术刊物,全国公开发行,今年1月由月刊变为半月刊。
这家杂志社设在南宁市青秀区繁华路段一栋不起眼的小楼里。编辑部主任姓刘,正坐在电脑前抱怨,最近来电咨询的人太多,接电话接得手都软了。记者根据电话交谈判断,有些是网站打来寻求合作的,也有想发稿的作者,咨询论文用不用、什么时候发表、收多少钱等等。
刘主任从门边一摞摞书堆中,抽出最新的《大众科技》、《沿海企业与科技》和《市场论坛》三本杂志递过来,说,这些书全都是由这里编辑出版的,这三家杂志属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本杂志均为学术刊物,大16开本,每本都超过200页。记者粗算了一下,三本刊物所收论文共300多篇。如果将《大众科技》半月刊的情况考虑在内,意味着不足10人的编辑部一个月所发论文超过400篇。
“在这上面发论文有什么条件吗?”记者问。
“只要符合杂志的题材范围,论文格式规范,一般就可以了。”刘主任回答,“作者通过电子信箱投稿,通常3天就可以答复用或不用。若采用,每千字需交150元。”刘主任说,每天收到少则几十篇,多则上百篇的论文,经过他的筛选后,其中大约三分之二会被刊发。
定位为学术刊物颇受欢迎
王书柏是《大众科技》的副社长、副主编,同时身兼《沿海企业与科技》的执行主编和《市场论坛》的执行总编,他说,《大众科技》最早是一本科普杂志,后来又涉足手机通讯领域,由于定位不明,连年亏损。基于在《沿海企业与科技》的经验,王书柏将《大众科技》定位为学术期刊,并将其与《沿海企业与科技》整合在一起。重新定位后,《大众科技》实现了扭亏为盈。谈到做法,王书柏直言:“主要是靠收些版面费、做些广告什么的。”
王书柏毫不讳言,将三份杂志通通定位为学术刊物,结果“颇受读者的欢迎”,满足了一些人评职称、研究生发表论文的需求。
学术论文的“产业链”
广西某大学商学院的一个研究生,在要求发表论文的“关键时刻”,收到一家学术期刊的用稿通知函。面对600多元的版面费,她拿起电话,摆出一副菜市场讨价还价的架式:“编辑老师,能不能便宜点,我们学生没那么多钱……”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价钱“杀”到300元成交。
硕士生、博士生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能拿到学位,科研人员乃至行政管理人员为提职称也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所以,不少学术期刊的“生意经”越念越红火,门道也越来越多。记者调查发现,有的通过在校老师或学生充当代理挖掘“客源”,有的与论文网站合作寻找“生意”。
目前,主办学术期刊已成为一些单位的创收点,版面费从一二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且还是一个紧俏的卖方市场。学术期刊变得越来越厚,论文却越来越短。
研究者称,经营学术论文生意已经改变了最初遮遮掩掩的“小家子气”,俨然以“新兴产业”的势头逐渐发展壮大,“前有买方――论文发表的需求者,中有代理――联系论文发表的掮客,后有卖方――一些披着合法外衣狂赚版面费的期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和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国青年报》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