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忆彭加木

2006-04-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日,媒体传来在罗布泊发现一具干尸,据称有可能是在二十多年前失踪的彭加木同志的遗体,这使我浮想联翩,想起了1979年和彭加木一起考察楼兰古城遗址时相处的许多日子。

1979年12月,我们对楼兰古

城遗址进行了考察。参加单位很多,近20人。作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的彭加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时55岁,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在此之前,我对彭加木已有一点了解,知道他原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的研究所工作。在上世纪50年代,为支援西北边疆的科学事业他自愿来到新疆。他约1.70米的身材,人较瘦,但很精神。

那时的交通工具是带篷布的北京212军用吉普车,这种车由于马力相对较小,轮胎也低矮,因此在沙地上前进很困难。我们在考察中,曾在崎岖的雅丹地形中步行了很长的路程,彭加木总是走在前面,还不断地边走边探路。有的年轻同志要帮他拿他的水壶、背包等用具,他总是谢绝。有时车陷在沙地里,或有沟坎横在前面,彭加木总是带头推车,或用铁锹来挖沙挖土坎,比年轻人还勤快。他给我的印象是,不怕艰苦,有坚强的毅力,有苦干和奉献精神。此外,我发现他还有一种倔强的脾气,对自己很自信。

在考察中,彭加木经常提到,干涸的罗布泊湖床之下可能有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钾盐,而我国是钾盐资源稀缺的国家。这也是他在第二年,即1980年6月到罗布泊考察的重要原因。也就是在此次考察中,彭加木失踪了。这次考察,是中科院新疆分院组织的考察,我没有参加。

当时关于彭加木失踪一事,有各种谣传,说什么彭加木被苏联接走了,也有的说被美国接走了,等等。当然这些传闻都是无稽之谈。实际上,有这种疑问的人,是对那里的自然环境不了解。罗布泊地区自然环境非常严酷,方圆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没有任何人烟,没有植物,也没有河流,没有水源,饮用水要靠自己带。同时,该地区自然环境又非常单调。其中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干湖床,地面非常平坦,就好象在大海中一样,周围没有任何突起物可作为地标,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那时野外考察的装备非常简陋。饮用水是在汽车上的大铁桶里装载的。交通工具方面,前苏联制造的嘎斯63型汽车是当时最好的越野汽车,汽车既要乘载考察队员,还要装载饮用水和食品,还要装载汽油和帐篷等各种装备。因此,汽车所带的水,是很有限的,用水出现危机也是可以想象的。当时考察队已向乌鲁木齐发出了饮用水告急电,乌鲁木齐方面已经知道这一情况。但毕竟距离太远,不可能马上将饮用水送来。于是彭加木提出要去找水。大家认为应等待乌鲁木齐方面送水来,自己去找水可能存在风险。但彭加木根据地图,在罗布泊东南方,有一处泉水,称为库木库都克。当时考察队在罗布泊南部,从地图上看,该泉水在考察队停歇地的东面,可能距离不太远。由于他不能说服大家与他一起去找泉水,于是他便独自一人前往,最终发生了悲剧性的结果。

这次悲剧的发生,除与当时考察的装备简陋有一定关系外,彭加木单独一个人去找泉水也是重要原因,这种行为犯了在沙漠地区考察探险的大忌。(《21世纪经济报道》4.2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