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一个人生活中乃至生命历程中的一种非常状态。此时,人会获得一种在正常状态里无法取得的精神收益。
钱钟书在他的《论快乐》一文中,讲述了“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变成快乐的资料”这种现象,并在文中引用了中外几个文人关于生病的一些独特看法:
苏轼诗云:“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
明朝文学家毛稚黄云:“病味亦佳,第不堪为躁热人道耳!”
十八世纪德国作家诺瓦得斯云:“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
还有的人主张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病,而不是只希望从病魔那里获得一种清闲与休息。明代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在他的《与陈二》一文中说过:病者,小人所苦而君子之幸。人若未死,惟病可以寡欲。某不患无得,唯恐病不常来。
你看,他就把生病看作唯一能让人“寡欲”的时刻了,为了“修心”而不仅是“休身”,他不但不怕生病,而且怕不常生病。
话虽如此,人们还是没必要“没病找病”。如果有一天病自己找上门来,便应“既来之,则安之”,尽力运用“精神炼金术”从病痛中滤出有益于身心的东西,使坏事变成好事,至少使其中一部分代价转化成对自己有益的补偿。 (《广州日报》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