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热由来已久。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陈凯歌的《风月》、陈逸飞的《海上旧梦》都曾试图展现30年代大上海的繁华旧梦。
这些影片中的故事多集中在情感纠葛上,镜头也总聚焦于旗袍、高跟鞋、弹格路、丁当驶来的有轨电车、地板吱呀作响的老洋房、夜夜笙歌的百乐门、人力车夫拉着快跑的黄包车。
《电影故事》的主编金娜认为,老上海电影近年来一直百拍不厌,形成的这股热潮也引起了海外市场的关注。“二三十年代是上海的黄金时代,当时的上海号称冒险家的乐园,有明星、黑帮、家族,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文化在这里发生碰撞。可以说这一时代本身就融合了多种卖座元素,海外市场也对老上海题材形成了画面唯美、故事传奇的固定印象。”
为什么当代上海总是难觅踪影?金娜说:“电影是需要间离效果带来的陌生感。很多当代生活没有经过沉淀,如果隔得太近,又找不到特别好的角度切入,就会显得假,让观众产生抵触感。”也有专家指出,全球大城市都在趋向同化,当代上海的特色远远不如30年代那样鲜明。《地下铁》、《大城小事》,尽管以当代上海为背景,但影片中的爱情故事完全可以放在香港或北京,其展现的情感氛围与当代上海的文化气质是疏离的。
上海、上海人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需要的是导演、编剧独具慧眼的发现。要展现上海独特的城市特点与文化气氛,就得从生活的细部和深度入手,挖掘契合时代精神的故事与人物。(《解放日报》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