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踩猫”事件终于按照它的必然逻辑,发展到了今天这种局面。这样的结果是否满足了网上“民意”的期待尚难定论,但基于更多数人的理性判断,三个当事人的“下场”,尤其是那位直接施虐的女子所承受的惩罚,显然是有些失当。她在踩猫事件中的不光彩行为,理当受到谴责,但当她因此而陷入网上舆论的“道德围猎”时
网上民意的最大特点,是其几乎不受约束和规范的自由表达,它也因此得以直接、真实地反映参与者的意志。而在另一方面,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加上不断复制、激荡的传播特性,网上民意又极易形成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围殴”,尤其是出现“踩猫”这种人神共愤的恶性事件时。
值得警惕的是,“围殴”必致失德,围殴的局面一旦形成,被殴者必然失去任何反抗、辩解和自卫的权利,而在一个理性的秩序中,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剥夺上述权利。道德是维护正义的圭臬,却不能沦为置人于死地的棍棒。何况在围殴的喧嚣之中,匿名隐身的参与者宣泄出的乖戾之气,与他们所坚称的道德立场相去甚远。(《北京青年报》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