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近美国亚裔新生代

2006-05-1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我们属于哪个世界?”目前,许多出生在美国、生长在亚裔移民家庭的亚裔新生代,不得不遭遇成长阵痛。

孤独长路自己走

近日,在纽约市举行的一次晚餐上,24岁的莫娜・拉赫曼告诉其他5个人,她超级严厉的父母从来不让她

在朋友家过夜。一些听者会心地笑起来。

他们彼此不陌生,都是亚洲移民的子女。他们在得克萨斯州郊区、新泽西州郊外、纽约北部、弗吉尼亚州小镇或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长大,可父母却来自印度、菲律宾、韩国、孟加拉等亚洲国家。

31岁的韩国裔美国人叙泽特・原・哈斯说,他们彼此分享亚裔移民特有的情感。他们觉得自己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的人,是亚裔和美国人之间的连字符。

他们对这个国家的感情也脱离不开移民因素的影响。32岁的格雷丝・张・卢卡雷利用一口温柔的得克萨斯口音回忆说,由于她是镇上少数几个亚裔美国人之一,“人们曾经常取笑我”。

他们都承认,“自己行走在一条孤独的路上”。

两种文化下成长

这些亚裔移民的子女年龄通常在20岁至40岁左右,从来自于父母的本民族文化,到置身稳定的“美国化”过程往往需要跨越两三代人才能完成。

一些亚裔美国人说,让他们感觉难以在两个世界中找到平衡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拥有社会学者称作“永远的外国人”的外貌,他们一生都要回答“你究竟来自哪里”的问题。

童年经常遭排斥

26岁的瓦妮莎・第吉亚从小生活在芝加哥郊区的白人世界。尽管她已获得美国国籍,但围绕着出身的一系列敏感问题,时不时就会出现。

一次,一个同学对第吉亚说,“你是我的黄种人朋友,你身上充满了异国情调。”还有一次,一个同学尝了一口第吉亚妈妈做的菲律宾鸡蛋卷后,马上吐了出来,还怀疑是用狗肉做的。“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第吉亚说。

重新珍视民族根

在新泽西州彭宁顿长大的法里哈・艾哈迈德常看宝莱坞电影,每年都会参加在纽约举行的巴基斯坦独立日游行。

然而在中学期间,艾哈迈德的想法完全不同。那时,她认为父母的巴基斯坦文化背景不那么值得炫耀。“我曾迫切想融入这里,把自己‘变成美国白人’”。她曾经把头发染成金色,戴过淡褐色隐形眼镜。当妈妈准备故乡的菜肴时,艾哈迈德会很反感,担心自己身上“会有那些菜的味道”。

直到进入费城维拉诺瓦大学,艾哈迈德的想法才开始改变。她忽然发现身边的朋友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因拥有各自不同的差异而受到欢迎。

父母鼓励同族配

随着移民孩子长大成人,感情问题日益凸显,大部分亚洲移民父母鼓励孩子在同民族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在费城做广告文字撰稿人的韩国裔美国人琼・金就已与另一名韩国裔美国人沙恩・金订了婚。琼说:“某些事情你们无需过多解释,比如文化间的细微差别、家庭关系,以及在家庭中彼此扮演的角色等等,这样多好。”

然而,仍然有40%的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的亚裔美国人与其他种族的人士结婚。

尽管父母最初不同意她们嫁给“外国人”,可卢卡雷利与姐姐最终嫁给了美国人。卢卡雷利说,她们知道这中间的细微差别,但“父母把我们带到得克萨斯州特勒尔这座小镇,期待的又是什么呢?”(《新民晚报》5.1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