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变“坏”的?
乌鲁木齐市的小龙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两次转学都未见效果。班主任怕小龙影响其他孩子,让他一个人坐,小龙在班里很孤立。
小龙的妈妈程秋杰说,“从五年级开始,孩子开始明显地和老师对着干。我们对孩子又打又骂,孩子没
“坏孩子”照顾流浪儿感动家长
程秋杰夫妇叫回了就要离家的小龙。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打骂过他。他们还买来电脑,让孩子在家里上网。小龙也开始和父母说心里话。
今年新学期第一天,小龙连续两个晚上没有回家。23日,孩子一回来就告诉妈妈,十几个“坏孩子”在轮流照管流浪儿彭小军。
彭小军流浪半年多了。社区里的“坏孩子”们收留了他,给他找了住处,并带食物给他吃。大家不仅轮流陪他过夜,还找来用过的课本和试卷给彭小军“上课”。程秋杰说:“看了当时的情景,我既吃惊,又感动,决定要完成孩子们的心愿,帮助彭小军找到亲人!”
抓住那根断掉的“风筝线”
两个月前,37岁的程秋杰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儿子的“专职教师”。她说:“过去我教育孩子有很多偏见,差点毁了儿子,也毁了这个家。”
程秋杰决定成立一个民间组织,帮助家长减轻负担,使更多的“坏孩子”健康成长。程秋杰的想法得到了20多位“坏孩子”妈妈的支持。今年3月,这些妈妈成立了“心康少儿兴趣研究开发中心”,她们自称“坏孩子妈妈联盟”。
妈妈们抛开了以往的教育方法,代之以尊重孩子天性为前提,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按照教材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培养和提高孩子学习、协作、社交、适应以及坚持的能力。慢慢地,妈妈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联盟”的一位妈妈说:“以前孩子是断线的风筝,现在,我抓到线了。”
是谁造就了“坏孩子”?
是谁造就了“坏孩子”?有专家指出,一些学校的不当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的娇宠或暴力是主要根源。
某些老师往往会给部分孩子贴上“标签”,例如坏孩子、笨孩子、差生等等,专家认为这是非常有害的,是对孩子人格的摧残。不谙世事的孩子往往会因此对自己失去信心,朝着“标签”所预期的方向发展,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预期自动实现”。(《新华每日电讯》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