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出生在塞尔维亚(当时属奥匈帝国)。她在中学时就显示出对数学和物理的热爱,总是得到最高分。父亲于是让她到瑞士和德国学习。
米列娃最初在海德堡学习,后来转到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学物理。她是该院数学系的第一个女生。也正是在这里,她结识了爱因斯坦,并和他一起探讨物理问题
在那个时代,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是大部分女大学生的命运。米列娃在学业上不太顺利,两次考试都未获通过,只得肄业。她在学术上的理想破灭了。
米列娃长得俊俏,但因患小儿麻痹,有点跛脚,又比爱因斯坦大三岁,因此他们之间的友情遭到了爱因斯坦父母的强烈反对,尤其是爱因斯坦的母亲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他们的结合。但友谊还是发展成了恋爱关系。1902年,米列娃未婚生下女儿小莉色儿。由于爱因斯坦的工作没有着落,他们将女儿托人收养。1903年他们结婚,婚后又生了两个儿子。由于性格不合,1919年他们离婚。
尽管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离婚了,但仍关心她的安全。纳粹上台后,爱因斯坦希望米列娃离开瑞士,回到她的出生地南斯拉夫。米列娃没有听他的意见。幸运的是,南斯拉夫后被德军占领,而瑞士却没受打扰。此后米列娃直到去世都生活在苏黎世。她的晚年饱受病痛折磨,生活颇为凄惨。
爱尔莎(1876~1936)是爱因斯坦的表姐,从小就与爱因斯坦相熟。1896年,她嫁给了一个纺织业主,生下了两个女儿,1908年离婚。1912年,她与爱因斯坦取得联系,不久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为恋爱关系。当爱因斯坦1916年到1917年间卧病在床时,得到了爱尔莎无微不至的照顾。
与米列娃不一样,爱尔莎在学识上与爱因斯坦并不般配,可她仰慕他的名气,保护他不受外界的打扰。虽然爱因斯坦不一定是最忠实的丈夫,对她却关爱有加,喜欢她在家里营造的温馨氛围。 (《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方在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