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鲁迅成功因素漫谈

2006-05-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鲁迅之名,如雷贯耳,鲁迅之才,少有其俦。尤其是旧学功底,流淌于作品字里行间。但从鲁迅所受学校教育方面考察,却与中国古典文史等旧学无涉。其文史造诣之精深,另有原因。

翰林后裔的家学背景和周家的崇文传统是成就鲁迅的首要因素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7年~1904年),乃同治

翰林。周氏诗书传家,对子孙教育十分重视。鲁迅六岁时,入周家自设私塾读书,由叔祖周玉田开蒙。遵祖父旨意,除习字、对课之外,还要读《鉴略》(又名《五字鉴》,是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玉田师家中藏书丰富,使鲁迅眼界大开,兴致盎然。这无疑为鲁迅打下了坚实的史学和古文基础,是鲁迅日后成为文豪的重要因素。

家庭变故为日后走上文学道路奠定了阅历上的基础和情感上的铺垫

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五十九岁,因次年六十大寿,清廷决定开恩科。故当年秋天,各省行乡试。本次浙江乡试正考官殷如璋,与周福清同为同治辛未科进士。周福清见有机可乘,便备一万两银子的期票一张,为其子(即鲁迅之父周伯宜)打通关节。但事有不巧,周福清以科场行贿,被捕入狱。光绪皇帝判其“斩监候”,押入杭州死牢中,等待秋后处决。

在周家倾尽家财打点下,周福清秋后并未斩决。七年后,周福清出狱,周家已是倾家荡产。祖父系狱的七年中,每年“秋决”,皆挣扎于生死之间,无疑给亲人带来难以承受的煎熬和创痛。以致鲁迅成为作家以后,将人间的虚伪、残酷、不平、黑暗,往往以愤激沉痛的笔墨写出。此番遭遇于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所关之巨,毋庸赘言。

绍兴的敦儒重教、崇文尊师的地域文化优势是成就鲁迅的第三个因素

明清时期,浙江文风极盛,而绍兴在浙江又居上乘。敦儒重教、崇文尊师之风深入人心。鲁迅年十一,入绍兴城内最为严格的私塾“三味书屋”,从学问渊博的宿儒寿镜吾读书。鲁迅优游于拥有如此厚重文化积淀的场所,前后长达五年之久,得以在此积累下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厚重的基础。

以上这一切使得鲁迅进入文学领域后,从一开始便身手不凡,如鱼得水,很快成长为一代文豪。此时此刻抚今追昔,令后学如我等者只能徒发望洋之叹也。(《北京日报》5.2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