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哲文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关注大运河的人来说都不算陌生。这个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著名文物古建筑保护专家。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四处奔走,四处碰壁,但一直没有放弃抢救和保护大运河的努力。20多年来,他和另一位现已91岁高龄的郑孝燮老人,几乎想尽了所有的办法。
2005年底,罗哲
罗哲文说:“中国古代有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和大运河。长城的建造起到了保卫边疆的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则繁荣了南北经济,并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融。长城的保护现在已经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但大运河却一直被人们忽略了。”
申报世界遗产,对大运河而言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罗哲文说:“大运河在这几十年内环境恶化。城市现代化使很多历史遗迹被破坏,一些地方的运河水被严重污染,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地区运河已经断航,只剩下干枯的河道,大运河早已不再完整。要扭转这个趋势,就需要借助于世界遗产的申报。因为假如大运河获得世界遗产这个称号,沿岸的22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将承诺承担起保护大运河的责任;同时,大运河的治理也可以得到世界各国的资金和技术的援助。也就是说,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样一条运河,无论是从经济、文化、水利还是交通意义上都永远不该被忽视和遗忘。(《今晚报》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