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底至2002年4月间,周小明、史丙中等34人贩卖、运输、制造咖啡因毒品103.85吨。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案件,唯有幕后指使部下贩毒38吨之多的武汉同济药业原董事长周小明逃遁,成为本案最大的遗憾和悬念。
“改头换面”进校园
2002年4月,当同
案件在全国一些媒体报道后轰动一时。周小明感觉住在宾馆里不安全,就搬到武汉某学院教师宿舍中。每天,他都到报摊买回一堆报纸,并到网吧搜寻相关信息。同时,买回了大量法律方面的书,研究对涉毒案件的处罚。
过了半年时间,周小明产生了整容的念头。他到某医院做了近视眼矫正手术,又决定再把又短又粗的两道横眉切开,使眉毛变得细而弯长。这个手术后,他又先后做了隆鼻,改换了口形。“改头换面”后,周小明每天在操场读书、锻炼身体,在学校的食堂吃饭。由于他长相文静,看上去还真像个研究生,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怀疑。
“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
周小明从报纸上看到湖北某药厂工程招人,药厂设在监狱内。这让周小明眼睛一亮:“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马上又办了个“刘健”的假身份证前去应聘。招聘单位见周小明谈吐不凡,对工程轻车熟路,决定以每月3500元的高薪聘用他。
神秘的举报电话
2003年,追捕组在武汉市一家医院了解到,曾有一男子做过切眉手术。侦查员将周小明的照片拿出来后,医生当场认定就是这个人。侦查员们不禁欣喜若狂。但周小明整容后已经改头换面,追捕组再次陷入困境。追捕组从医生那儿获得重要线索:周小明在一次换药时,露出了一个某大学的食堂饭卡。大家分析认为,周小明很可能住在校园里!
2005年1月26日,公安部门接到从武汉打来的电话:“你们要找的周小明就在武汉市。”当晚,8名侦查员乘末班飞机赶赴武汉,没有想到,举报人不想露面:“我只能告诉你,他在武汉市某监狱。”
根据这条重要线索,办案人员迅速了解得知,有一家医药公司厂址就选在监狱内的空地上。被举报的男子是药厂公开招聘的工程师,名叫刘健,体貌很像周小明。当侦查员将男子围困时,该男子显得很平静,语调缓慢地说:“我就是周小明,你们立功了。”
被抓后仍自称“清白”
2005年9月9日,此案进行开庭审理。公诉人指控,被告人周小明指使手下武汉同济药业有限公司销售部长等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大量非法购买和销售咖啡因20次,数量共计39350公斤,而且,全部倒卖给贩毒分子,非法营业额达200余万元,单位非法获利100余万元。为自己的罪行辩护准备了3年时间的周小明,在法庭上侃侃而谈。庭审进行得异常艰难。
2006年4月25日,经过四次开庭审理,法院最终宣判:周小明犯贩卖毒品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检察日报》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