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日阿尔巴尼亚

2006-06-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阿尔巴尼亚与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过一段不寻常友谊,不少人至今能回忆起《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等阿尔巴尼亚电影,还能哼出《歌声飞向地拉那》。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个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侧、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300多万的小国是什么样呢?

最贫穷的欧洲国家

一下飞机,阿国内唯一民用机场的简陋给记者留下了很深印象。

记者从当地媒体了解到,近年来,由于政局趋于稳定,阿尔巴尼亚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在6%。不过,经济总体水平仍很低,主要表现在工业底子薄,国家财政拮据,失业率居高不下,被称为欧洲最穷的国家。

从机场到首都地拉那的公路被称为“国门第一道”,路面坑坑洼洼。汽车一会儿猛地左拐,一会儿又快速右靠,像是一群喝醉了酒的司机在表演车技。

大多数电站年久失修,拉闸限电司空见惯。由于自来水供应不足,很多家庭都会在楼顶安装储水罐。

路上跑的都是奔驰、宝马

记者惊讶发现,尽管道路不好,阿国满地跑的却是奔驰、宝马。这些使用柴油的二手旧车,由于尾气排放量大,地拉那是欧洲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地拉那的商品比北京贵许多。但这两年经济转轨也催生不少富人,经常能见到豪华别墅。阿尔巴尼亚到意大利、希腊等富裕邻国打工的人数有60多万,几乎每家一个。

在阿尔巴尼亚淘金的中国人

梅迪赛街位于地拉那东北部。记者遇到一位姓陈的温州商人,他开了一家商店,主要经营玩具、鞋、学生用品。他说,阿国市场尽管不大,但对于家庭式的个体公司来说,还有吸引力。一位浙江商人告诉记者,阿尔巴尼亚老百姓对中国人还是友好的,在阿尔巴尼亚5列克面额的纸币上,仍印着中国解放牌汽车。

发展道路很曲折

阿尔巴尼亚曾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500年,1912年才获得独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意大利等国军队占领。1944年全国解放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国小人少的阿尔巴尼亚,选择了一条依靠外援的发展模式。先是依靠苏联,不久又改靠中国。当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阿关系由狂热转向冰冻时,阿尔巴尼亚事实上成了国际上举目无亲的孤家寡人。

加入欧盟和北约是基本国策

近年来,阿政府称美国是阿对外关系的“最重要伙伴”。美国投桃报李,答应支持阿国2008年加入北约。并允诺每年向阿提供40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帮助阿军队实施现代化。“9・11”后,阿总统、总理及朝野主要政党还表示愿为美和北约打击恐怖主义提供军事基地。加入北约和欧盟是阿尔巴尼亚政府的基本国策。(《环球时报》6.1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