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中国,似乎到处都是为了寻找良机而不断跳槽的老外。这些人抓住了中国目前在媒体、金融、贸易等领域相对缺乏人才的机会,而一些外企也因为费用高昂停止往中国派遣人员,盯上了已决心定居中国的外国人――这些人估计有30万之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还不允许除外交、留学等领域之外的外国人在华长期居住
杰里米・古德卡隆在北京已经游荡了6年,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他教过英语,也曾在杂志社任职,后来又投奔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穿梭于北京和美国硅谷之间。2001年,杰里米再次来到北京,加入了一家中英双语杂志社,但不到一年就辞了职。“主要是因为我想做自己的事,”他解释说,“如果你想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那么中国是个理想的地方。”
通常这些西方“漂流族”在中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媒体和公关公司的职员或给地方杂志自由投稿,还有的去辅导中国摇滚乐队赚钱。“漂流族”大都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中文,他们最常见的首份工作是教英语,运气好的还能进知名大学,这些人有的月薪达到四五千元,但更多的是到私立学校靠自己的“洋面孔”而不是授课能力挣钱。
随着中国“海归”的增加,“洋漂族”的好日子可能不会长久。中国的“海归”外语流利、拥有技术、薪金要求也不高,完全可以取代“洋漂族”占据的职位。 (《人民日报・海外版》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