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张三(化名)移民加拿大。与其他新移民一样,一登陆,张三就发出了雪片般的简历,终于迎来了一次面试机会。面试官询问他对收入的期待如何?张三按国内应聘的思路回答说:“我刚刚来加拿大不久,对加拿大社会还谈不上有多少接触,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如果您能雇我,我将非常感激。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应聘的。
这样的回答让面试官大跌眼镜――这可是公司聘人,不是学校招生,你老兄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应聘,是否找错了门?再说了,按西方人的看法,来应聘就等于是把自己卖了,既然要卖又不肯开价,这是咋回事?!
在中国,许多企业的老板考虑的最重要的一点,似乎并不是与下属的劳资关系合理与否,而是把这样的人招聘进来,自己是否可以控制得住。同样,中国应聘者也在揣摩老板、领导或上级的意图,千方百计地想讨他人的欢喜。因此,张三这番话在中国就显得十分得体。但在西方人看来,应聘求职就是一个直截了当的买卖关系。开价丝毫没什么可难为情的。雇主招一个人,并不图一时把价钱压低,因为招来的人可是个活人,价钱压得太低了可能导致此君不好好干活,最终还要跳槽。也正因为如此,按照西方人的逻辑,希望应聘者务必报出一个自己舒服的价格来,这比什么都重要。 (《人民日报・海外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