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孩子不再读书
喝庆功酒进了医院
北京北航附中的毕业生小翔考试成绩上了第一志愿大学的分数线,这两天他参加了大大小小10次聚会。小翔讲,很多同学都是小学、初中、高中同学,所有聚会他全部参加,最
小翔的初中同学小楠考了630分,他高兴地约了初中的几个好朋友出来喝酒。不料,小楠竟然喝进了医院。
整夜搓麻偶尔赌博
杨扬曾在一所私立高中读书,平时学习成绩不好,这次高考的分数也不理想。但杨扬自打考完那天起,就和朋友整夜在家搓麻,后来父母出面干预。7月10日凌晨,杨扬等7名高中毕业生到了西坝河附近的避风塘水吧,一边看世界杯决赛,一边“扎金花”赌博。杨扬等人兴奋的叫喊声压过了周围的球迷,不到2个小时,其中4个人已经输光了身上仅有的100多元钱。
读书时间急剧减少
记者分别在海淀区和朝阳区两所中学毕业班的各20名学生中做了关于高考后读书的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不看书的同学分别有8名和11名;偶尔看点和学业无关的杂志或书籍的学生分别有9名和5名;依然读书、学习的同学分别只有3名和4名,这其中还包括高考失利准备复读的学生。
40名同学的平均学习时间从高考前的每天13小时左右骤减至不足1小时。一位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告诉记者,“我在出分后的第二天就把所有高中复习资料整理进两个大纸箱卖了,永远不想再看到这些东西。”
宏志生的“后高考生活”
城里孩子学农活
于文魁是北京东城区宏志中学高三毕业生,这次理科考了637分。高考之后,于文魁自告奋勇来到了顺义乡下的同学家。小于拿起了锄头,到地里为玉米苗除草松土。
“一天劳作下来,腰还真酸。”小于说,农活不累,但单调的劳动容易产生身体的局部疲劳。不过,村里人对小于这个城里来的孩子评价不错,同学的父母表扬他是个务农的好劳力。
建毕业留念网站
这几天,小于的同班同学米硕最忙的工作是为毕业班做网站,收集同学们的合影照片和聚会影音资料。
“我们班的四十几个同学报考全国各地的学校,等录取通知书一下来,转眼就各奔东西。”为了能把高中的时光留下来,把四散的同学们在网络中聚在一起,小米开始筹划建立班级自己的网站。小米的计算机知识很有限,开始买了几本网络编程方面的教材,边做边学,同时收集各种与同学相关的素材。
提前体验当家教
宏志生常云飞的家在延庆农村,父母都在家务农。高考后,小常选择了为同村三名初中生补习功课。小常有三个学生,都是要考高中的初中生,小常为他们选择习题,并答疑解惑,而所得的收入是每个孩子每小时10元钱,每天授课三个小时。
(《北京青年报》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