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走后门,美国高校和中国的高考招生制度很相像:出类拔萃的“上线者”不需走后门,“不上线者”连走后门的资格都没有。
美国高校的录取审核程序可以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如果你的SAT(高考)分数很低,学校的平时成绩很差,没有什么特长,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就算你贿赂了第一级、第二级审
本身“不上线”不行,“上了线”仅贿赂个把关键的人也不一定行,必须贿赂所有的人,这在美国几乎难如登天。
美国社会也有走人情后门的现象。比如,非常亲近的亲戚朋友,在允许的范围内,写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在审核的过程中说些好话,也是完全可能的。但这仅限于不犯法的小后门。超出这个范围,为陌生人走后门,或者行贿受贿,许多人就会变得“大义凛然”起来。公然行贿受贿为陌生人走后门的丑闻,很少听说。
许多美国人认为,为上大学而对某些人进行贿赂非常不值得。第一,这种违法行为非常危险,十分有害。第二,贿赂的款项大了不值得――还不如直接捐款,小了又没有效果。第三,即使贿赂了某些人,也不一定起作用。第四,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搞贿赂,还不如多申请几所大学。第五,上大学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今年上不了,明年还有机会,完全没有必要铤而走险。(连载三)
(《“高考”在美国――旅美教育学专家眼里的中美高考》黄全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