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出版了,青藏铁路通车了……于道泉老先生是没法见到了。”八十高龄的藏学家王教授提起恩师,眼圈都红了。近日,王教授对记者详细讲述了我国藏学奠基人于道泉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1924年,于道泉获公费留美资格。此年恰逢泰戈尔访华,于道泉担任其临时翻译。当泰戈尔行至济南佛经流通处,于道泉向他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此举让泰戈尔大为惊异:“你是我来中国见到的第一位对印度文化有兴趣的人。”当时,泰戈尔正忙于在印度创办国际大学,于是,他建议于道泉赴印留学。于道泉欣然应允,并决定放弃公费赴美的机会。
然而,于道泉最终未能成行,因为泰戈尔的学术交流计划未能与当时的北洋政府达成共识。泰戈尔离京前,把时任北京大学梵文教授的钢和泰男爵介绍给于道泉,并对他说:“这位从立陶宛来的爵士可以教你梵文、藏文,可以满足你探索生命秘密的要求。”
上世纪30年代初,于道泉负责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收集满、蒙、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文字的文献。今天国图特藏部民族文字古籍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当年于道泉先生、彭色丹喇嘛和李启德先生采集来的。
1934年,于道泉被公派到巴黎大学攻读藏文。有人曾统计过,于道泉会13种语言,包括藏、蒙、满族语言及英、法、德、西班牙、土耳其、世界语等。
1949年回国后直至1992年4月12日在北京辞世,于道泉都兼顾着国图善本部的工作,被称为国家图书馆“不拿工资的馆员。(《北京青年报》7.10朱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