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总叫人惦记,不外乎它的模糊性,因陈旧而至鲜活,能给喜欢瞻望历史的人,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并用严肃的思考和智慧来填充。
现今一些学院派或民间学者,却往往不够严谨。为了吸引眼球,他们所惦记的,是如何耸人听闻地忽悠历史,颠覆历史。《煮酒品三国》一书就是如此。
该书分
比如《<出师表>中的“不毛”指什么》一篇里,作者认为“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中的“不毛”指某一地区。按照《出师表》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诸葛亮是为了表达自己勤于王师、兢兢业业的主题,显然,“不毛”还是词典意义“蛮荒”、“不长庄稼”。《“孟德献刀”,子虚乌有》中,作者在常识上再次犯错。《三国演义》作为小说,其演义成分必然多于历史,所谓“七分历史,三分演义”,乃至“三分历史,七分演义”,即使罗贯中错了,那也不算小说的硬伤,而是刻画人物之必需。倘若一定要子丑寅卯出历史真相,就不是小说,而是历史学专著。
一个缺乏真史家的时代,为急功近利者衍生了批发、忽悠历史的土壤。随
意阉割历史,或者刻意“平反”历史人物,都是不科学的态度。(《京华时报》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