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学作坊造出亿元女生

2006-07-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对一年能卖出500万册图书的“亿元女生”郭妮的真相进行的调查中,记者了解到:郭妮背后其实拥有一个写作团队,其已经出版的作品,基本依赖于团队写作完成,而郭妮本人仅仅只是这个写作团队的“形象代言人”而已。文学什么时候已演变成了作坊式操作?这种近似于流水线上的图书操作方式,是否预示着图书出版的新模

式?部分业界人士谈了看法。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葛红兵:宽容对待但并不看好

大家有个误区,认为小说应该是由个人来创作的。但现今小说创作更加趋同于电视、电影的创作,也更加趋向类型化创作。这样的创作方式本身无可厚非,能否保证创作的质量才是关键。

现今已经不可能出现诸如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这样的作家了。小说集体创作也许是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标志。但这是两种不同的创作,不会造成冲突。

至于小说作坊式创作究竟是文学创作的进步还是沦落?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用道德范畴来评价,包括有人提到的对读者的欺骗。郭妮现象,即使她只是一个代言人、一个标签,只要读者乐意接受,她的书能够畅销,那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如果郭妮的小说只是以提供消遣休闲的轻阅读方式为目的的话,那不应该去指责她。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金丽红:批量生产会带来问题

我觉得,这种出版模式永远不会作为主流,它只是出版的一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纯粹追求速度和产量,使得图书出版变成一个批量生长的过程,会带来质量问题。所以,这种模式,真的不好推测其生命力有多久。(《新闻晨报》7.2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