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俯瞰
中国人喜欢吃腌腊食品,江浙人尤甚。其实腌腊食品哪有新鲜的好吃,但这是一种传颂千年的节俭风尚。江浙人精于计划日常生活开销,将吃穿住行安排得丝丝相扣,节俭
江南人家通常都有一只竹篾编的“饭淘箩”,高高地挂在厨房或饭厅的木梁下。每晚有吃剩的米饭,倒入箩中,盖上盖,第二天烧泡饭。有时积攒多了,米饭粒就会干硬,便用热锅一炒,给小孩当零食吃,一点都不浪费。在没有冰箱的年代,诸如此类存储食物的办法,既省钱又节能。
江南人喜爱红烧肉,几乎家家都会做。生活支出斤斤计较的江浙人,隔些日子总要吃些色泽诱人的红烧肉,这是江浙人对饮食人生时刻向往的本性。
夏日的江南人喜欢穿木屐(木拖鞋或木凉鞋),不论男女老幼,每人一双。夏日里,凭着木屐敲击石板路面声音的轻重、缓急、疏密,即可判断人们一天劳作的忙碌。
老祖母们,总是搬只竹椅坐在家门前,左手握一只“千层布”的鞋底,右手捏一根粗粗的钢针,一针一针地纳着,偶尔举起右手将钢针在头发上刮几下。穿这种千层底的布鞋,是一种节俭,更是一种寄托、一种思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就是表达这种贴心贴肺的乡愁。
文革时,兴穿军用球鞋,后来又兴穿白塑底黑鞋帮的“北京布鞋”,但老妇人们仍然坐在门前纳鞋底――这是典型江南传统妇女的美德,一辈子的辛劳,全为了他人。 (《江南人家》林峰著丁锐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