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普通话版和方言版两个版本的话剧《乌鸦与麻雀》分别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美琪大戏院上演。然而,普通话版4场演出仅收回3万多元的票房;方言版演出也仅有15万多元的收入。按理说,同名电影曾经一度红遍大江南北,话剧演出阵容也堪称“豪华”,票房应该有不俗表现才是。然而,就是这部在专家和观众中有着不错口
培育相应的话剧观众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消费能力的年轻白领观众,无疑是当今话剧观众的绝对主流。然而,话剧《乌鸦与麻雀》没能讨得年轻白领们的欢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风靡一时的老电影,对于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来说,或许太过遥远;石库门里房客与房东琐碎斗争而不关风月的故事,也激不起白领们太多的兴趣。事实上,走进剧场观看《乌鸦与麻雀》的,中老年观众占了绝大多数。但是,180元、250元的票价对他们来说,还是太高了。
正如“情爱话剧”不应是话剧题材的全部一样,年轻白领也不应是话剧观众的全部。如何在稳固原有观众群体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开拓更多层面的话剧观众,应该是话剧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同样是话剧,一部话剧《牛虻》,22场的首轮演出,就收回了50多万元的成本;由焦晃、奚美娟主演的话剧《简爱》,虽然中途夭折,但离原定演出前15天就卖出了50万元的戏票。因此,针对各种层面的观众需要排演不同题材、不同样式的话剧。当然,制作人要有耐心咬牙挺过可能时间不短的“培育期”。(《文汇报》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