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的父亲母亲

2006-08-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06年5月,花城出版社出版了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其中王蒙谈到了自己的父母。我父亲王锦第,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的舍友有文学家何其芳与李长之。我的名字是何其芳起的。

北大毕业后,父亲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教育系,回国后最高做到市立高级商业学校校长。我家租了后海附近的大翔凤(原名大墙缝)的一套两进院落的房子,父亲有专用的包月人力车和厨子,还有一个管家。我们去北海划船不是到游艇出租处而是到船坞取自家的船,有几分神气。

这是仅有的一小段“黄金”时代。

没有多久,父亲就不再被续聘当校长了,可能因为他是一个不会处理实务的人。他做事不计后果,喜欢什么、提倡什么、主张什么,都不考虑条件和能力。他不适合当校长,也不适合当家长,但他又是一个最爱孩子的父亲。他最重视风度和礼貌,但是,他不会及时地还清借你的钱。如果谈境界,他的境界高耸入云。如果谈实务,他的实务永远一塌糊涂。

校长不当,大翔凤的房子退掉了,从此房子搬一次差一次,直到贫民窟。父亲只好翻译一些德语哲学著作,挣一点稿酬养家糊口。他的德语基本上是自学的。英、德、日、俄语,他都能对付一气,但都不精。

母亲上过大学预科,解放后曾长期做小学教师,她善于辞令,敢冲敢闯。母亲也读书,冰心、巴金、张恨水、徐志摩她都读过。她越是读越是痛苦,为什么人家就能过那样的人生,而她的人生只有痛苦、屈辱、恶劣……

母亲的精神相当紧张,因为家里一直经济困难,无保证。父亲对于家庭的财政支撑是灵感式、即兴式的,他给过家里不少的钱,但他也会一高兴就把刚领到的月薪花掉一半去请客。父亲习惯于借钱与赊账。只要富裕,他就下馆子,吃西餐,结交名流,遇事慷慨解囊。他对俗务和他最缺少的银钱一万个瞧不起。他喜欢花钱,却拒绝考虑如何挣钱与还债,更不要说节约与储蓄。

父亲曾经给过母亲他已经登记作废了的旧图章,做一切收入由母亲做主的样子,母亲立即喜笑颜开。而等到母亲去领薪的时候,才知道是上当受骗。

母亲下了狠招,她的一个直捅死穴的做法是搜集父亲交往的各界名流的名片,然后一个个地突击拜访,宣称父亲如何地不负责任,如何地使妻儿老小陷入饥饿,如何行为不端。

家庭成员中处境最优越的是我,所有的长辈都宠爱我,所以我就有了几分超脱和高雅,有了几分回旋余地。一个落后的野蛮的角落里的宠儿,这就是童年王蒙。

(《半生多事》王蒙著花城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