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之地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兴建“培训中心”。但记者调查后却发现,其中的一些“培训中心”,虽然没挂星,却有星级豪华酒店标准。有些“培训中心”还成为某些领导大肆拉关系、钱权交易、请客应酬的地方,甚至成为变相创收私设“小金库”的隐蔽场所。
近年来曝光的腐败案件中,以“培训中心”为载体的不胜枚举。比如张二江、胡长清、陈希同、王宝森等等“搞腐败”的那个地方,都挂着“培训中心”的牌子。
一些地方掀起“清理风暴”
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项目建设的通知》。
近几年,一些地方对“培训中心”,也掀起过声势浩大的“清理风暴”――2005年4月,四川省率先实行了省级机关国有资产统一管理改革,将这些国有资产纳入统一管理,使他们彻底告别“自留地”;2000年8月,广东省直党政机关原有的39个培训中心,除保留和组建7个系统培训中心外,其他一律撤销……
效果为何不够好
但记者调查发现,这种运动式的“清理风暴”,并没有使“培训中心”成为净土,在解开这个社会化困局的过程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反而集中“浮出水面”。
“由于体制上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各地建‘培训中心’的风气仍在蔓延。”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李明伟教授告诉记者:“整顿牵涉到各方利益,特别涉及到很多权力部门,其复杂的背景也造就了清理工作本身的难度。”北京大学李成言教授指出:“党政机关与所属‘培训中心’脱钩,牵涉到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等一系列棘手的政策问题。”
“在北京,规范已有‘培训中心’的状况并不容乐观。”2006年8月11日,北京市政协委员曾广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我曾就此交过提案。但“至今没见到相关部门出台过规范现有‘培训中心’的具体措施”。
应实行“政企分开”
“解开‘培训中心’这个社会化的困局,不能只靠发几个文件和规定了事,制度层面的建设才是解决之本。”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认为,现在很多培训中心机制定位不明确,难免存在管理上的很多漏洞。如果要清理“培训中心”,除了撤销、移交、解除其行政隶属关系和挂靠关系外,采取必要的拍卖、改制、重组也不失为过渡之策。
培训中心大多由单位财政补贴,80%以上处于亏损或临亏状态。因此,“现有的‘培训中心’,除少量可以保留外,一般都可撤销。”李成言教授建议:“应该出台相关法规,严格禁止党政机关新建、改建、扩建‘培训中心’,将现有的利用国有资产投资兴建的‘培训中心’推向市场,实行政企分开,参与市场竞争。” (《?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