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周恩来曾五次接见美国著名作家韩丁。下文是根据周总理的谈话整理而成。
大寨基本上表现了自力更生精神,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一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给大寨提供了贷款,但第二年他们就把钱还给国家了。其后有一季,先是旱灾,接着是水灾。可是这一次
那是一九六五年,我到那里去,看到梯田都是开在虎头山的北坡,可是没有水库,没有灌溉水源。
我让国家帮助他们购买了一部抽水机,抽了一段时间,河流里的水就不多了,他们就掘起井来。因此不能说他们没有得到国家的任何帮助。国家最初也调拨了一些化学肥料给他们,但他们得用自己的资金来支付。
大寨是先进的,但它也有短处。他们的山头上树木非常少,如果早些种植一些果实含油的树木,那他们会取得更多的成绩。
大寨是一个许多人能够达到的榜样。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变通,要考虑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地方。如果人人跑到大寨去学习,仿佛它是经典似的,那就不可能有帮助,反而是失败并且受到损害。
大寨有大队核算。但大寨只有八十户约四百人,这大致等于河北平原地区的一个普通的生产小队。如果河北的生产小队都集合起来搞大队核算,那是不会有效的。
大寨的核算制度不应当机械地仿效,大寨的石房子也是这样。原来,大寨的土窑房大多数在大水灾中给冲毁了。之后,陈永贵就带领大寨人民建造长长的一列列石窑房。这种建筑式样没有留下私人开园子的余地,也没有供家庭养猪的地方。如果所有的村子都应用这个办法,事情就会弄得一团糟。在大多数地方,群众的觉悟没有高到可以废除私人的园子和猪栏的程度。
因此,我们实际要学习的,不是核算制度或房子这些具体做法,而是学习大寨人民怎样学习毛泽东思想,并真正地、有效地、深入地把它运用到他们的村子去。我们要学习的是大寨人民怎样贯彻执行“先公后私”和“基本上自力更生”的政策。 (连载二)
(《周恩来自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