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随着门诊、急诊量屡破纪录,上海市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对此,多家医院门、急诊主任表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需要、也不应该输液。”
市六医院内科张医生在急诊值班时遇见一个40岁的男患者,明确诊断为普通感冒,患者却坚决要求输液治疗。张医生试图劝说患者:“感冒是有一定周期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不少患者眼里,输液错误地成为了快速见效的代名词。对于这一状况,医患双方都有责任:一方面,医院前些年对输液、对抗生素从认知到使用,均欠规范;另一方面,人们渴求尽快摆脱疾病,尤其是竞争的社会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治疗必须“提速”。过度输液、抗生素滥用事实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最极端的例子发生在前不久的“欣弗”药物不良事件中:7月27日,哈尔滨6岁女童刘思辰因普通感冒而接受了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的输液治疗,却不幸死亡。事件主因是“欣弗”存在质量问题,但一位儿科医生则告诉记者,就这个病例而言,实际上没有必要给患儿输液、使用抗生素。上海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明确表示:在临床上,根据病人的病情,能够不吃药的,不要开处方;能够口服给药的,不要肌肉注射;能够肌肉注射的,不要静脉用药。“这样,可以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文汇报》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