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媒体如何遏制有偿新闻

2006-09-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连一根铅笔也不能接受

据记者了解,美国媒体对于广告和新闻分得很清楚。为此,它们出台了一系列行规,比如严禁记者拉广告。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连一根铅笔也不能从被采访对象手里面拿。”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钟布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七八

年前,一位德国足球队教练在比赛结束后,向每位美国记者送了一箱专门从德国带来的啤酒。德国人很喜欢喝啤酒,如果不收下,等于当场扇人家一个耳光。一位美国体育记者回到报社,就把它们全部倒进了下水道。

曾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亚特兰大全球总部担任过副制片人的黄天波对记者说,在刚加盟CNN参加新闻伦理培训时,他问过一个问题:面对“糖衣炮弹”,记者是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把“糖衣吃下去,炮弹吐出来”?比如某公司在某度假胜地邀请记者发布新闻,为获取新闻,记者可能不免现实一些,但采访写作还是该怎么写就怎么写。讲课老师回答,那也不行。首先,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糖衣吃下去,炮弹吐出来”;再者,就算做到了,该记者和所属媒体在同行中就会被看扁。

CNN员工有不少自律规定:

如果记者要采访一家公司的高层主管,而只有搭乘公司的商务机才能采访到,那么必须由CNN来支付记者的交通费用;

从事财经报道的记者必须每年两次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其个人投资活动,讲清楚自己跟哪些公司有投资关系……

这些严格规定在美国媒体中很普遍。《华盛顿邮报》一位记者说,假如该报记者有直系家属在微软公司上班,这位记者就必须避嫌,不得参与报道任何与微软有关的新闻,“总之,作为记者,我们不想欠任何被采访对象一丁点儿人情!”

主要靠行业自律

美国媒体解决有偿新闻的办法,主要是靠行业自律。

目前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赵轶璐曾在《纽约时报》工作过。她对记者说,她在采访时,所有差旅费用都由报社承担。至于请客吃饭,一定要记者自己掏钱,“单位总是愿意给你报销的”。如果对方一定请你吃饭,那么每顿饭不能超过25美元。如果被采访对象要送小礼品,也是25美元限制。

《纽约时报》财经部有110多个记者和编辑,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跟踪的行业,报社对这些记者和编辑设立了十分严格的“行规”。他们及其亲属都不得购

买自己固定跟踪的企业的股票;纽约百老汇是美国戏剧演出的中心,每年都有数百剧目在这里上演,但报社有一条规定,负责文化新闻报道的记者一律不准接受免费票。如要看戏,可向部门负责人提出,报社出钱购买座位最好的票。

在美国新闻界,一旦记者被人发现搞有偿新闻,是要丢饭碗的,而且今后永远没法在媒体圈子里混了,所以大家都不敢做。

被采访对象对记者“相当抠门”

记者驻美以来,对美国人对记者那种若即若离、公事公办的态度感受颇深。

有一次,记者参加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组织的参观五角大楼的活动。当天一大早,记者们就来到外国记者中心集合。参观一直持续到下午四五点钟。由于很多人没有吃早饭,不少记者都说又渴又饿,外国记者中心和国防部的公共事务官员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参观中间甚至连一瓶矿泉水都未能提供,就更别说什么免费午餐了。后来有记者说,中心安排这次参观唯一的花费,就是从租车公司租用大巴的钱。相对于中国有关单位接待外国记者的热情,美国人真是“抠门”得很。(《环球时报》8.3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