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纪念陈梦家逝世40周年的学术座谈会举行。可是,有关这位早逝诗人、学者的生平和治学经历,文字资料少得可怜。一名能将陈梦家诗作出口成诵的北大中文系研究生,仰慕先生才情久矣,却对其人其事知之甚
陈梦家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陈梦家(1911~1966),浙江上虞人,早期写作新诗,后潜心考古学、古文字学,曾任教青岛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等。从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语看,陈梦家才情高、学问好,风流潇洒,是古史界少有的美男子。
陈梦家授课,“姿态十足”。他深度近视,戴着厚如瓶底的眼镜,不修边幅,甚至有些邋遢。不过“学问和口才都颇出众”。
上世纪50年代初,陈梦家用稿费购得美术馆后街四合院一套,室内又添加了许多明清家具。在时人回忆中,小院里“多植丁香、月季和牡丹”,“或见梦家先生徘徊于丁香花下,低头沉思,偶有所得,遂回室疾书”。
这无疑是陈梦家人生中最后一段逍遥岁月。
天纵其才,无论写诗为学,他都出类拔萃,难怪有人评价他“自视甚高,且口无遮拦,恣意讥评时弊,品题人物”。他一生脾性不改,
自难见容于后来的政治风云变化。上世纪50年代大学院系调整时,他被从清华调往社科院考古所,但他坚持业务挂帅,批评当时学术界的行政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1957年,他发表《慎重一点“改革”汉字》,不赞成废除繁体字实行简化字,由此被定为“右派”。
其时,昔日恩师闻一多,早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当年意气相投的师徒,此时被人为划分在两个政治阵营中。陈梦家其中有一条罪证,便是他讲学时,曾攻击革命烈士闻一多“不洗澡,不换衣服,身上臭得要命”。
1966年,陈梦家被批斗。一天,陈梦家来到一位朋友寓所,愤然道:“我不能再让别人当猴子耍”。之后,留下遗书,自杀身亡。(《中国青年报》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