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易先生已经很久了,在大学本科就听他讲授美学,1997年成为他的硕士研究生,如今成为他在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同事”。前后算起来,我跟随先生已达10年之久。
现在很多人在研究易中天为什么走红。这给我一个感觉,那就是易中天并没有被真正理解。早在10年前我听他讲课,内心就受到过强烈震撼了。
批判易中天观点的事情,在我们当年上课时也早已有过了。给研究生上课时,他鼓励参与,喜欢学生提问,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允许学生随时打断自己的授课――假如这学生由于一时灵感焕发而冒出问题的话。在上“艺术原理”的时候,我的一位师兄,对他提出的“人的确证”的艺术理论表示怀疑,易中天便在这门课程将要结束之际专门安排了一次独特的课。师兄坐在讲台的位置上,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按照早已准备好的讲稿,一条一条地反驳易中天的艺术理论。易中天自己则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拿出笔记本,戴起老花镜,一边听讲,一边记录。然后就像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面对着答辩委员会一般,针对自己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易中天从不惟我独尊,总是鼓励我们去听其他院系其他教授的课。易中天总是十分慷慨大度地劝人去看河南大学王力群教授继自己之后讲的“汉代风云人物”,总是说他讲得不错。有时逢一些比较难得的讲座,如校外、国外专家的讲座,易中天宁愿自己停课,也不愿让我们错过机会。这种风度,10年后依然如故。 (《人民日报・海外版》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