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5日清早,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排起了一千多人的长队,送别一位学者、一位国宝级的知识产权卫士――郑成思。
郑成思1944年出生于昆明。1968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毕业后,先是到黑龙江农场,后又到鸡西矿山,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坚持学习。1979年,郑成思终于调到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室工作。
刚刚对外开放的中国,与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起初步联系。一次,中国代表团开会回来,带回一本《有关国家商标法概要》。郑成思翻译了这本书,首次把知识产权制度引入中国。
1984年,郑成思写了《工业产权国际公约概论》一书,后来被《中国国际法年刊》评价为“填补了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领域的空白”。同年,他还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知识产权专著《知识产权的若干问题》,成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奠基之作。以后,他陆续写出了《版权法》、《知识产权论》等著作,深刻影响着中国知识产权的研究和教学,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研究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个纯粹的学者
郑成思和吴汉东一个在南,一个在北,都是大家,所以知识产权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南吴北郑。”吴汉东说,1985年他写硕士论文《论知识产权制度》,手里没有资料,谁也不认识,就直接找到郑成思。郑成思热情接待了他,找了很多材料。后来,吴汉东的博士论文《知识产权概论》也得到了郑成思的帮助。
吴汉东邀请郑成思做中南财大知识产权中心的顾问,并请他去讲课,但郑成思太忙、身体不好,一直没能成行。2005年10月,郑成思抱病到武汉,对吴汉东说:“我是来还愿的。”吴汉东哽咽了。“我们在武汉做知识产权研究不容易,这个学术群体得到过郑先生的指导和帮助。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们的学术友谊非常深厚。”
给中央领导讲课
2001年2月28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同志主持法制讲座,主讲人是身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的郑成思。
2001年7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主持法制讲座,主讲人还是郑成思。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主讲人郑成思、吴汉东。
吴汉东说,大家都看到报道,就在那一天,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要讲话,我国对知识产权事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那次讲完课后,郑成思基本上就不再出家门了。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春天来了。但是,我们却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吴汉东的思绪无限悠长。(《光明日报》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