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一群年约半百的艺术家在北京Y.Q.K德山文化艺术空间聚首,他们带来了无名画会30多年前的作品数百幅。
无名画会,这个游走在中国美术史上几十年的民间画派,即使到现在,也并不为多少人所知,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着,追求着。此次展出的数百幅作品上,没有标示日期、作者,如果不是有人介绍
无名画会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民间美术团体,核心人物是赵文量和杨雨澍。“就是特别想画画,就是出于一种对艺术的热爱。”赵文量说。
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但赵文量和杨雨澍却始终坚持作画。“当别人都在搞政治斗争时,我们在用心灵发现美,当一些人在疯狂破坏艺术时,我们却在冒着危险抢救艺术。”对于“文革”时代,杨雨澍有着深深的记忆。
北京玉渊潭写生,是无名画会聚集的开始。赵文量和杨雨澍是无名画会的导师,后来的人大多都是他们的学生。1973年后,张伟、李珊、马可鲁、史习习、张伟、郑子钢等年轻人相继加入,形成了人们称之为“玉渊潭画派”的群体。
无名画会是孤独的,“没有理解,是无名画会孤独的根源。”赵文量说,“那个时代不需要我们那样的画,我们就成了那个年代的‘堂吉诃德’。”
“其实现在我们仍然是孤独的,商业社会里的现代人无法理解我们的行为,他们把艺术媚俗化,让艺术沦为生活的工具,而在我们看来艺术是生命,画是我的孩子。”这是杨雨澍对于艺术的态度。
但这个孤独的群体却影响了很多年轻艺术家。这次展览的策展人高名潞教授说:“从美学的角度看,无名画会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一个乌托邦世界,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阶级斗争,只有美和爱,真和善。” (《中国青年报》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