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其他地区,城市管理中的暴力冲突事件同样触目惊心。
严管难以化解冲突
城管的执法对象――无照商贩
城管的执法对象是弱势群体,也是社会普遍同情的群体。现在城管单一的执法形象,已严重触发了弱势群体的情绪,这与建立和谐社会是相违背的。
至少在今后二十年,中国还将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村居民以各种方式进入城市,将是分享社会发展、城市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而目前的城市管理中,越来越“洋”的追求,越来越“高”的标准,越来越“简单化”的管理方式,筑起了农村居民进城的高门槛。
无照商贩等的存在有着一定合理性。首先,无照商贩是制度成本过高的一种反映。其次,无照商贩、黑车司机等等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然而,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简单化、一刀切的城市管理方式。
给小商小贩留点空间
城市要清洁,民众要生存,如何解决其中的矛盾冲突,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则是――权力尊重权利。我们的城市管理的观念要变,不能为了追求城市管理的洁净、整齐、文明,就一刀切地把所有你看不惯的东西都赶出城外。这可能达到了城市整洁、文明、花园城市的要求,但实际上又失去了很多。失去了老百姓需要的便民服务或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让一些本来在这儿就业、维持生计的人失去了市场。
城市管理,其主旨不是限制和取消,而是使公民的活动有序化和不损害他人、社会。如小摊贩占道影响交通,就可以让他们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或政府提供有关场所;小摊贩不合卫生标准,就应按卫生标准加强检查;小摊贩搞欺诈,卖假冒伪劣商品,就应加强质量检查等。城市管理应变“堵”为“疏”,多一些柔性的管理,多一些指导、合同、契约等方式。
比如,进行区域分类管理,一些区域则限制性开放,允许小商贩举办节日集市、周末集市。郊区县不影响秩序和交通,可以开放。(《?望》2006年第39期唐召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