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国的医改小组“比较青睐‘英国模式’”。那么“英国模式”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疗模式?国外还有哪些成熟的医疗模式?中国医改如何借鉴这些模式?
国外医疗的四种模式
北京大学一位教授说,通常所指的国外医疗模式主要集中于四类:免费医疗模式、社会医疗模式、市场主导
英国模式,就是免费医疗模式。是指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通过税收形式筹措医疗保险基金,采取预算拨款形式给有关部门或直接给国立医疗机构;医生及有关人员均接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待遇;国民看病不需交费。
英国模式已经实施了56年,核心是其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支出。此模式中,有两种费用病人需要自己埋单:其一是门诊处方、牙科门诊费等,约占医疗费的3%。其二,对于那些有钱病人而言,可以交费享受较高档次的服务,比如单间病房、套间病房等等,这部分约占医疗费的10%。
德国的医疗模式则是借助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与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雇员及家属看病的一种医疗模式。北大教授指出,德国的医疗保险由三部分组成:法定的社会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和其他的保险中的医疗保险部分。德国模式的根本特点是:互助共济、费用共担,个人投保的经费在投保人之间横向转移。
美国推行市场主导的商业医疗模式。它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自愿买卖。美国这种市场化模式,相对自由、灵活、多样化,能够适应社会多层次需要。
新加坡的医疗储蓄也成为一种成熟的医疗模式。“强制性地以家庭为单位,储蓄医疗基金,通过纵向逐步积累,以解决患病就医所需要的医疗保险基金。”国际上也有其他国家采用这种模式,但取得成功的却屈指可数。
有选择地“拿来”外国模式
“中国医疗改革,需要借鉴国外成熟模式,他们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的彭军主任这样说。“不论英国模式,还是美国模式,或者德国模式等等,他们都是建立在社区医疗非常发达的基础上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过去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本质上就是‘英国模式’。当时的城镇职工看病都是基本上不花什么钱,到单位拿一张三联单子就可以到医院看病了。”但随着医改的进行,“公费医疗制度”迅速淡化,其原因正是由于社会不堪“公费医疗”的重荷。也正是基于这一现象的考虑,有关专家认为,“现在热论‘英国模式’,很有必要总结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有选择性地‘拿来’。”
终极目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据报道,英国人均卫生费用达到1786美元。中国人均卫生费用为204美元。仅此一项,就可看出我国的医疗投入不可能达到英国的水平,其距离还是非常明显的。
专家强调,医疗体制改革的整体方向是以政府为主导,运用市场化机制。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于,政府必须保证基本医疗,例如妇幼保健、养老、公共卫生、传染病、执法监督等问题都是政府绝对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既然不能够一下子建立全民全面医保,但可以先建立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政府现在的思路是:通过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实现预防为主和早期干预,提高投入绩效,解决80%的问题。“生了病有大夫看,有医院住,能够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
(《中国商报》9.26许晓薇汪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