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马路文明各国的脸面

2006-10-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到一个国家,只要先看看马路上的情形,你就大体上可以把握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了。”一位去过近百个国家的中国记者说。

美国:礼貌谦让是常识

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美国,即便在人口拥挤、道路狭窄的大都市,马路秩序也能保持井然。

美国人很少按汽车喇叭,除

非你的车技太差,挡了人家的路,或者提醒你后车门没关好什么的。在美国,“最牛的”车要数校车,这种车一般通体黄色,如果它在路边停下来接送孩子,它左面和后面的车辆都得停下来,直到马路上没有孩子才能开动。

美国人视时间为生命,但在开车的时候却争当君子。记者刚到美国遇到与人“争抢路段”的时候,对方总是挥挥手示意记者先行,几次下来,记者的急脾气被磨平不少,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韩国:用应急灯表示歉意

在韩国,开车的人都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行人不会在没有斑马线的地方乱穿马路。韩国人等公共汽车时,即使只有几个人,也会认认真真地排个队,按顺序上车。初在韩国大街上开车,发现有人插到前面时都会闪起应急灯,十分不解,后来才知道,这是表示歉意或感谢的意思。当急于并线时,先打起并线灯,再打应急灯,人家也会让一下。开车的人找到这样一种不用下车就可交流的方式,减少了许多马路纠纷。

德国:马路文明“以人为本”

德国街头几乎看不到交通警察,但路上总是秩序井然。

刚到德国时,记者总会习惯地站在斑马线前等待疾驶的车辆通过,但汽车却主动停下来,开车人打手势示意让记者先行,记者以为碰上了讲礼貌的人,便摆手致谢。到驾校学车时我才知道,这是行人的权利,无需致谢。德国人说,“车是可以修复的,而人是无法修复的”。

德国人驾照首次通过率不到一半。一旦违章,驾驶员不仅会被罚款和扣分,其违章情况还会在网上公布,今后驾车、购车和享受相关社会福利都会受到影响。除了严格的法规约束之外,民众也很自觉。

德国一些汽车公司销售厅里常备有特制的电动小汽车,经常有大人带着孩子在那里“路考”,过关后还发放“执照”,以鼓励孩子从小了解、重视并遵守交规。

泰国:对付堵车有三招

曼谷600多万人口,有300万辆汽车。在这儿生活半年之后却发现,曼谷竟然很少堵车。

一是“等”功。曼谷的交通信号灯比较复杂,左行、右行、直行严格分开,基本上一次只放一个方向的车。大的十字路口,红绿灯轮换一次,等个十分八分钟都不稀罕。无论前方排多长的队,少有人乱加塞,也没有车鸣喇叭。

二是“让”功。在曼谷开车,支线让主线、转弯让直行这样的规矩得到了严格遵守,即便是左转(相当于中国的右转),也必须避让直行车。

三是“快”功。曼谷的街道不宽,行车线也划分很窄。这么窄的路,车速还出奇地快,市内开个时速80公里司空见惯。刚开始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生怕两条道上的车剐着蹭着。时间长了发现,曼谷交通事故率奇低,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守规矩。也正是因为速度快,使得看不到头的长龙,一个绿灯就过完了。(《环球时报》10.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