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梁漱溟第一次访问延安,因对抗日战争的前景迷惘,他向毛泽东请教。
面对心目中的伟人,梁漱溟诚恳地问:“中国前途如何?中华民族会灭亡吗?”
毛泽东用坚定的语气说:“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
梁漱溟
争论是在如何建设新中国的问题上。梁漱溟和毛泽东的分歧很大,毛泽东强调“阶级斗争”在国家建设方面至关重要;梁漱溟则认为,中国国情有其特殊性,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之说。二人各持己见,观点难以统一。
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要求民族解放,二是对内要完成社会改造(即建设新中国),毛泽东“完全同意”。双方在对中国前途的看法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缺乏阶级对立,中国革命是从外面引发的,不是内部自发的,为此在中国前途问题上主张政治上的民主化与经济上的社会化同时进行。毛泽东则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社会,强调中国社会的一般性,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最后实现共产主义。围绕着这样的问题,两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对于如何改造中国社会这个中心问题没有得到公认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