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实施11年来,每年至少2700多个小时的闲暇时间,使国人真正面对了“休闲”的课题。
与闲暇时间增多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休闲方式的简单重复。调查显示,有近七成受访者习惯在打麻将、打扑克、网络聊天中度过自己的假期;68%习惯外出购物;“看电视”、“上网冲浪”等仍是主要休闲方式,“运动健
旅游策划专业人士陈安宁作了这样的比较:欧美人过闲暇时间,超过1/3以上选择户外运动或者健身,1/3选择读书和接受心理咨询。如果拥有超过5天的闲暇时间,多数人首选项目是短途旅游。
按照国际休闲相关评估标准,麻将、扑克一类的简单重复活动,无法给人群带来全新感受,可以归为“无效休闲”。目前,我国按照每年114个假日计算,3/5以上的休闲时间尚属于“无效休闲”,真正的“有效休闲”时间人均只有45.6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闲暇时间的利用率、休闲方式和劳动力恢复程度之间的“性价比”,应该成为衡量闲暇时间效能更为重要的依据。
而中国人距离休闲大国尚远的现实佐证是:每次“黄金周”过后,各大医院都要迎来因长时间在牌桌上“鏖战”引发综合病变的患者,大城市的心理咨询师们都要接待不少长假之后工作不适的心理患者。
缺乏休假的规划性和休假的选择性,其连锁反应是“休假”=“旅游”,休假目的地单一,多为旅游热门地区;休假方式单一,拖家带口集体出游……“越休越累”的结果不仅个人无法享受到闲暇时间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效益,就是企业、国家行政机关也无法分享休闲之后带来的“效率红利”。 (《今晚报》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