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数千阿拉伯人定居义乌

2006-10-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阿拉伯世界的一个“村”

约旦穆罕奈德,是我国浙江义乌一家叫“阿克萨”餐馆的老板。他中文说得不错,听着更像是带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他很自豪地告诉记者,离开故乡约旦,来中国已经六七年了,原来在广州开阿拉伯餐馆,后来,发现义乌的阿拉伯人越来越多,就与几个亲戚搬了过

来。前几年,他认识了一位安徽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便结了婚,共同到义乌来生活。

浙江义乌是个仅有几十万居民的城市,但阿拉伯餐馆就有百余家,开阿拉伯餐馆成了义乌的行业发展新动向。最地道的阿拉伯餐馆,老板都是像穆罕奈德这样的阿拉伯人。穆罕奈德告诉记者,阿拉伯人越来越多,餐馆都在竞争,许多调料必须从约旦运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在这里定居,许多阿拉伯人都戏称,义乌快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个“村”了。

走在大街上,随处都能看到从国外到义乌采购、从事贸易的外国人。这其中,阿拉伯人是最显眼的一个群体。据义乌当地政府的相关统计显示,长期居住在义乌的阿拉伯人已经超过了3500人,另外,还有数目庞大、无法精确统计的来来往往的阿拉伯人,这样,专门服务这一群体的餐饮业、服务业也随之兴起。在城区的繁华街道上,放眼望去,尽是马立克理发店、苏莱曼烧烤、黎巴嫩人饼屋、奈尔穆餐厅。

融入当地居民生活

红楼宾馆是义乌阿拉伯人的最早聚集地。但现在更多的是租房。在城东的鸡鸣山社区,和商贸区附近的义驾山社区是主要的阿拉伯人聚居地。

如今,义乌居民越来越熟悉阿拉伯人。鸡鸣山社区的樊老板有一户阿拉伯租户,他说,念小学的儿子现在都知道,阿拉伯人叫牛郎星为天平星,以前把甜瓜叫“天堂圣果”。穆斯林在家里做祷告,他们就会肃静下来,以免打扰人家。到了春节,楼下的阿拉伯人也会和他们一起聚餐,也会看春节联欢晚会,有时也会玩叫“拖拉机”的扑克游戏。有的阿拉伯人还向居委会填表报名,参加社区治安联防队,定期与队友通宵巡逻。

义乌当地的媒体还专门开设了一个“跨国姻缘”栏目,有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小伙子娶到了义乌美丽的姑娘,他们的浪漫故事也时常成为义乌当地群众广为传播的佳话。(《环球时报》10.2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